
请将该篇文章发布到计划规划栏目,谢谢!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金融业紧紧围绕“调结构、稳增长、抓落实”总体要求,以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平台和抓手,抓住“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战略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奋发作为、开拓创新,金融业发展规模、数量、特色全面提升,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加有力。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金融产业规模稳步提升
一是金融机构数量快速增加。中德安联人寿保险青岛分公司、韩国产业银行青岛分行等金融机构相继获批筹建,上半年新增机构12家,全市金融机构达到217家。二是存贷款规模快速增长。截至6月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2663.5亿元,比年初增加782.9亿元,同比多增54.4亿元;全市贷款余额达11182.9亿元,比年初增加652.3亿元,同比多增144.3亿元。三是保险业实现快速发展。截至6月末,全市保险机构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31.6亿元,同比增长17.1%。四是证券期货业务快速上升。截至6月末,全市证券经营机构累计代理成交金额38990.1亿元,同比增长424.2%;期货经营机构累计代理交易金额41511.3亿元,同比增长60.1%。
(二)金融业支柱产业地位显着增强
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70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全市GDP增速2.9个百分点;金融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4%;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3.03%。1-6月份,全市金融业实现全口径税收61.2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地方财力41.2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分别比去年提高4.2和2.1个百分点。金融地税收入36.8亿元,占地方税收收入10.2%,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金融实现地税地方财力31.7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10.9%,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三)财富管理金融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展开
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展开、捷报频传。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等跨境投融资创新政策率先突破,韩国银行机构对我市企业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政策获批,我市成为全国唯一允许境内企业从韩国银行机构借入人民币资金的试点地区;全市私人银行机构达到11家,管理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出台加快基金业聚集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内第三支、山东省首支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落户青岛;成功举办通过2015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金家岭财富管理论坛闭门研讨会、财富管理大讲堂等“青岛·中国财富季”系列活动,财富管理文化氛围更加浓厚,“财富青岛”品牌进一步叫响,在国内外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发力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全市金融系统切实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开展了“走访千家重点企业活动”,组织全市43家市级银行机构负责人走访1085家企业,由银行与企业“面对面、一对一”交流,共同研究融资方案,银企达成融资意向202亿元。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围绕我市“一带一路”规划、蓝色经济战略、西海岸新区建设、红岛经济区发展等重大战略,持续加大对“蓝高新”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绿色环保产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全市重点项目、战略新兴产业和海洋经济贷款余额892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超过贷款平均增速7.5个百分点;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213亿元,同比增长99.6%。
(五)普惠金融建设呈现新局面
出台《关于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贯彻落实意见》和《关于做好2015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贯彻落实意见》,针对“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贷款政策,个人小额担保贷款上限提高到15万,创办企业提高到45万,较好满足了就业创业资金需求。今年以来,全市银行业共为8.3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同比增加1497户;小微企业申贷成功率达到85.4%,同比上升1.44个百分点。扩大县域、社区金融服务覆盖面,全市设立社区支行78个,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实现“村村通”。创新建立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产业链金融、“云支付+电子商务+农户”等服务创新取得较好成效。积极推动农村金融创新突破。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稳妥推进,全省首家开展试点的平度福满地专业合作社挂牌。推进平度市开展 “三农金融聚集区”创建工作,为加快县域金融发展积累可供复制和借鉴的经验。
(六)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步伐加快
今年以来,多层次资本市场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39家,1家企业已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6家企业在会待审;新三板挂牌企业28家,12家企业排队待审;蓝海挂牌企业达到208家,展示企业1353家。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新三板挂牌、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等方式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以来,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达到200.8亿元,同比增加近135亿元。其中,在境内外发行各类债券19支,融资131亿元,同比增长130%,社会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获批开业,海尔联合信用资产交易中心筹备开业,全性财富管理产品交易市场积极推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众筹平台正式上线,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七)境内外金融合作深入拓展
今年以来,分别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工商银行、光大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将在试验区建设、金融创新、人才培养、机构引进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各类金融资源加速聚集态势更加明显。积极拓展国际金融交流合作,成功举办山东(青岛)-新加坡财富管理与金融合作圆桌会议、“青岛-英国财富管理发展交流会”、“青岛-釜山资本市场合作论坛”等活动,市政府与星展银行、华侨银行等签署合作备忘录,开拓了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国际合作格局。面向英国、意大利、以色列等开展了招商推介,并与当地政府部门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总部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为引入境外金融资源搭建平台。
(八)地方准金融机构作用日益突出
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地方准金融机构成为满足小微和“三农”等重点领域发展的积极补充。截至6月末,全市47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75.3亿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6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3%。其中,小微和涉农贷款余额占比达到90.5%。全市6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余额146.1亿元,年内累计担保额59.4亿元,累计担保户数4087户,小微企业和涉农在保余额占比达到77.5%。自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以来,全市20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累计投资769笔,满足社会融资需求62.2亿元。
(九)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切实发挥市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联席会议作用,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强企业资金链风险化解处置的意见》、《关于打击逃废金融债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形成全市整体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政策体系。确立了应急周转防控一批、资管公司收购一批、法院加快执行一批、符合条件重组一批、银行机构核销一批的“五个一批”总体化解处置路径,重点案件处理加快推进。6月末,我市银行业不良贷款较年初实现“双降”,不良贷款余额272亿元,比年初减少1.7亿元,不良率2.43%,较年初下降0.1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增量、增速放缓,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十)“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扎实推进
坚持“严”字当先,“实”在当头,,将“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群众意识、自觉务实担当”融入到金融发展工作中,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把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教育活动与促进金融业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相结合,与推动全办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实相结合,组织了两次“践行三严三实,推动干事创业”专题调研活动,召开30余次金融机构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存在的困难,收集整理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存在的困难和建议300余条,协调推动解决各类问题百余项,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存在问题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受经济下行、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信用风险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金融业发展面临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减少,贷款增速总体趋缓,不良贷款化解压力较大等一些问题。
面对当前经济金融新形势、新机遇、新常态,全市金融工作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和要求,坚定信心,克服压力和困难,以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为“牛鼻子”,以化解银行不良贷款和加大融资保障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推进财富青岛建设
一是抓好重点项目落地。跟踪落实金融及财富管理重点项目,推进大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子公司、财险公司和财富管理相关交易市场等重点法人机构和市场项目落地;推进新兴财富管理机构聚集发展,加快构建多层次财富管理业态体系。二是抓好创新政策争取。对接全国、全省金融改革创新方向,适时向国家提出第二批创新政策申请,争取扩大国家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在我市先行先试的范围。三是抓好重点区域合作。组织赴香港、韩国开展财富管理专题招商推介活动,推动与国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和重点区域签署财富管理合作备忘录,加速聚集国际优质财富管理资源。四是抓好基础规划研究。制定完成财富管理中心建设规划方案,发布新一期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报告。
(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按照“调结构、稳增长、抓落实”现场推进活动的工作部署,扎实做好金融业服务经济运行工作,满足重点企业融资需求。研究制定金融支持稳增长若干措施,通过运用转贷引导资金为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优化对银行机构考评办法、建立完善行业融资对接制度、建立“政、银、企”融资对接平台等措施办法,引导驻青银行机构及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发挥信贷增长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扩大金融增量,保障全市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建设。
(三)逐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积极拓展企业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对全市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实行动态管理,对重点拟上市和拟挂牌企业实行“绿色通道”服务,加强与境外交易所联系,促进企业在境内外主板市场、“新三板”挂牌上市。加大对蓝海挂牌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努力打造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成为以资本要素为纽带的中小微企业综合性融资服务平台。推动更多企业通过境内外发行债券、私募股权、资产证券化等多渠道融资,扩大直接债务融资规模。
(四)切实发挥保险服务保障作用
以提高保险对经济社会的服务保障功能为重点,研究出台实施《关于保险业深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行动方案》,鼓励保险资金通过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支持我市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等重大工程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支持蓝色、高端、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保险产品服务创新,推动保险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
(五)积极推动地方准金融机构创新发展
发挥好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地方准金融机构作用,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按照规范化、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集团化要求,培育、提升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层级,加大支农支小力度,服务薄弱环节。推进融资性担保机构重组、并购,加快调整升级、做大规模,逐步构建适合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需求的融资担保体系。推进新设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实现区域全覆盖,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六)加强风险防范,维护金融稳定
继续深入开展全市金融信贷风险排查行动,完善风险处置应急机制,提高预警、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能力。通过加快案件审理执行、限制债务人高消费、媒体曝光等有效措施,保持对逃废金融债务主体严打高压态势。加大对不良贷款化解工作重点区域、重点银行、重点企业的督导力度,加强与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帮助银行提升资产质量。开展金融知识下基层、进社区、进学校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辨识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深入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专项宣传工作,引导群众筑牢防范非法集资思想根基,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